红楼梦中的刻板印象
“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。“《红楼梦》是四大名著中影响最深,文学功底最好,人物形象刻画最形象的。它真实的再现了正处于封建社会发展顶峰的贵族家庭。从一个个大家族的兴衰中我们看到了封建时代最将走向落寞。由于红楼人物刻画的形象生动,关于它的刻板印象也更加多样。
《红楼梦》的意义很深刻,正所谓“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“。其实,我们真正深入读红楼梦的机会很少,我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草草翻阅。我认为《红楼梦》的刻板印象是人物性格的理解。
其一,贪玩的宝玉。其实我们在阅读时,我们总会以成年人的视角看宝玉,即贾政的视角。他不爱圣贤经典,只爱和姐妹一起荒废时光。他没有责任感,导致了金钏的跳井自尽。他也会懦弱无为,使得一些奴仆都对他不闻不顾,也在最后的摇摆不定中间接促使了黛玉的死亡。但是,他始终是一个孩童。他有的是小孩子应有的天真烂漫,可这些与封建的社会秩序格格不入。他是享受自由的飞鸟,若有一天想要把他禁锢,他会折断翅膀。他喜欢找他的姐妹,是对美的喜爱而不是荒淫。作为一个儿童,追求美是他的天性,他向往自由,希望与他周围的人平等相处,向往属于自己浪漫世界。最后他在考取功名后选择了出家,或许直到最后他还在逃避,或许他已经看穿红尘。
其二,矜持的宝钗。宝钗在任何时候出场总是彬彬有礼的,是一个标准的封建贵族小姐形象。可是她也精于算计,处事圆滑。她做事总是不偏不倚,得到所有人的喜爱。甚至对于地位最为低微的赵姨娘,她也会表达尊重。最后贾府选择了宝钗而不是黛玉或许也是因为如此,黛玉过于直率,而宝钗的适度是有利于封建家庭的发展的。我们有时候也会看到她和宝玉一样,去追求她所喜爱的与热爱的,去追求美。在看到蝴蝶时,她会在四周无人之时,用轻罗小扇去扑打,这也是宝钗为数不多的展现真性情的情节。她过于的包装自己,以至于,她忘却了她也是个女孩,是一个热爱自由,不断的追求美的人。
其三,爱情的悲剧。《红楼梦》的主线是描写宝玉与黛玉的感情成长,即所谓的金玉良缘。但他们都在悲剧中结束了一生。其实其中含义远不止悲剧那么简单的内核。它的背景是封建社会,它的悲剧是注定的。它已经超过了悲剧的含义,是生命的新生与绽放。我们读它的时候,不能抱着怜悯的情怀,而是要从人性探讨上去理解其中深层的含义。
最好的文学作品便是悲剧。我们都喜欢圆满的结局,可是缺憾往往不可避免。唯有留有缺憾,才能更好的追求完美。红楼中每个人物都是饱满的,有他的缺点,但相应的必然有他的优点,我们应该摆脱刻板,去看每个人物那平淡而又浪漫的一生。